商学院 报道
2025年4月23日,南京审计大学《组织行为与管理》课程特别邀请到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杜运周老师,围绕“复杂中介与复杂成长模型”这一前沿主题,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课堂。
课堂伊始,杜老师强调方法创新在管理学等学科领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。理论创新能够推动方法创新,帮助解决以往难以分析、难以验证的问题。《管理世界》《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》等高水平期刊纷纷增设方法论专栏,国际上各类方法学组织和活动不断涌现,也彰显方法创新的重要地位。同时,杜老师提到方法底层逻辑与哲学紧密相连,不同哲学观会对方法发展产生深远影响。紧接着,杜老师从理论的内涵、复杂中介模型的理论与方法创新、用复杂中介模型分析营商环境问题等展开讲解。
第一部分,理论的内涵。
在讲解复杂中介与复杂成长模型前,杜老师从理论基础出发,深入剖析知识、理论的内涵。他详细解读知识的构成及形成过程,并介绍逻辑实证主义哲学观在理论构建中的体现,让大家理解理论是概念之间关系的陈述,且具有边界。基于此,他提出理论创新可从构念、关系、测量等层面展开,并呼吁做“顶天立地的研究”。
第二部分,复杂中介模型的理论与方法创新。
随后,杜老师详细讲解复杂中介模型与传统中介模型的区别。具体而言:要素视角是基于还原论,即认为整体等于部分之和,因而可以分析每个变量的独立效应(如线性回归分析);而组态视角是基于整体论,即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,要素之间相互依赖、高度互动,可能产生“化学效应”。从两种视角的比较中,杜教授提出未来需要的研究范式——超越还原论思维的整体论、复杂系统和组态思维;管理学研究中需要区分的三种关系——平均效应关系、必要条件关系、充分条件关系;社会科学的三种研究视角——简单要素视角、权变视角、整体论。
第三部分,用复杂中介模型分析营商环境问题。
杜老师以营商环境为例,展示了复杂中介模型的应用。杜老师提出,优化营商环境是国家的重大需求,但在实践中可能面临创新与就业的两难问题:优化营商环境可以促进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,但也可能挤出传统就业岗位,形成就业压力。如何通过优化营商环境,既促进创新活力,又带动就业,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?营商环境是由法治环境、创新环境、市场环境等多维度要素构成的生态系统,传统线性中介难以完整解释其中的关联。复杂中介模型更关注多层次因素之间的动态交互,有助于研究者从更系统且综合的角度发现潜在关键因素。
在最后的互动环节,杜老师指出在复杂动态的时代,复杂成长问题值得关注,需要更加注重方法论发展,解释复杂现象及其机制,需要复杂系统视角和复杂中介方法。